Worth Sharing ...

From today (9/6/05) onward, we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not only constraint to news but included jokes, games, technology, music, movie, fashion, food and etc that we consider worth to share here. Enjoy your stay! ;)

Saturday, April 23, 2005

【社会还需要诗吗?】诗不会被淘汰

社会还需要诗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不能缺少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现代人还是需要音乐;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看电影的人还有很多;而诗,是语文的艺术,应该是不会被淘汰的。

诗之可能继续存在,不但因为它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平衡人知性生活的感性产物。记得有一位研究科学的学者,人问他为何研究科学还写诗,他说人是有感情的,写诗可使他的感性生活得到滋润。

问题是∶要写怎样的诗?我很赞同曾迷诗先生和林有鱼先生的意见,诗不要写得玄虚不知所云,诗要走向群众。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现代诗太晦涩了,远离了群众;你远离群众,群众只好远离你。

据说《唐诗三百首》是从几万首诗中精选出来的;如果唐朝不是有那麽多人写诗,怎麽会有几万首诗可选?可见当时写的诗风格是大众化的,是走向群众,受群众欢迎的。

几年前,田舟兄介绍台湾一本诗刊《葡萄园》季刊给我,让我爱不释手,它的风格是明朗易懂,诗作者很多来自中国各省,还有来自香港、东南亚、澳洲、欧美的。内容除了诗作,也有诗论,厚160页,已出版了165期。它能生存那麽久,说明诗仍受欢迎。

如果我们写的诗,好像余光中的《乡愁》那样的明朗可读,必定不会缺少读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是从生活的体验中用简练、浓缩的文字写出来的作品,有意境、有情趣,让人读了起共鸣;这样的诗会生存下去的。


星洲广场·作者∶星洲日报/新新时代、回响∶杨百合.17/04/2005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